河南全日制统招专升本语文常考重点(4)
【导读】对于很多想要参加河南全日制统招专升本的考生来说,同学们对于复习语文仅停留在以前的的死记硬背,这样其实效果不是很好,而且严重耽误同学们的时间,其实刷题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。
为此,河南专升本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:河南全日制统招专升本语文常考重点(4)
10.蝉
意义及例子:以蝉喻品行高洁。古人认为蝉餐风饮 露,是高洁的象征,故古人常以此表现 自己品行的高洁。《唐诗别裁》说:“咏蝉者每咏其声,此独尊其品格。”由于蝉 栖于高枝,餐风露宿,不食人间烟火,则 其所喻之人品,自属于清高一型。
11.鸿雁
意义及例子:苏武牧羊时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 祖国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“鸿雁传书”。 所以“鸿雁”常借指书信,表示盼望、惦念外出之人的音讯,传达思念之情,也表达的游子漂泊思乡之情;因大雁总是结队迁徙,途中常掉队的孤雁,诗人常用“孤雁” “孤鸿” “断鸿”来喻人,表 达或孤独、或孤高、或受尽迫害等情感。 李清照词云:“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”、 “雁过也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。”大雁 没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,引起了女词人 无限的思念。
12.杜鹃鸟
意义及例子:又名杜宇、望帝、子规、布谷,古代神话 中,蜀王杜宇(即望帝)因被迫让位给 他的臣子,自己隐居山林,死后化魂为杜鹃。于是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,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。因叫声似“不如归去”,常借以表现怀念故乡情 感、抒写离愁别恨;借用杜鹃啼血的意 象,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、爱国之意;由 于杜鹃啼叫的时候,春天的花已经落了, 诗人也以杜鹃的出现来惋惜百花凋零、春已归去的情况。李白《蜀道难》:“又闻子规啼月夜,愁空山”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。
河南专升本声明
(一)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(二)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您对内容、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处理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点击继续阅读>>
扫码登录
扫码关注“河南专升本”微信公众号
即可查看余下内容